
油脂是人體必需的6大營養素之一,人們每天都要攝取適量的油,身體才可以維持正常的功能。如果身體缺乏油脂,會影響荷爾蒙運作,甚至傷及大腦發生健忘與早衰的現象。因此學會選好油,成了守護健康的當務之急。
油脂的分類方式有好幾種,以製造方式、脂肪酸結構、發煙…..等來分類。其中最單純的分類法就是屬性分類,將油區分成植物來源與動物來源,也就是分為植物油和動物油。
內容目錄
Toggle植物油種豐富用途多
什麼是植物油?舉凡從植物的根、莖、花、果、葉、種子當中取出的油,皆稱為植物油。它可被製成按摩用的基底油、化妝品與保養品的添加物原料、芳香療法中的精油、特殊氣味的驅蟲用油,以及身體需要營養的食用油。雖然適用於食用的油品一定可以外用,但因為植物油多採天然冷壓,這類食用等級的油品成本過高、容易氧化,因此很少運用在外用品當中。倒是各種精油、荷荷芭油、檜木油等常用外用油,絕大多數是不能直接食用的。

從歷史來看,用途多元的植物油從古至今都很珍貴,在民生用品缺乏的年代,曾登上重要戰略物資的地位;它還有醫療的價值,是抗老回春的重要功臣,現在全世界最貴的油,就是3500公斤才能提取1公斤且有著療癒與醫療功效的大馬士革玫瑰精油。但看似完美的植物油有一項致命的缺點,就是不耐高溫又容易氧化、香氣發散快,比較不易保存。因此,當有一瓶冷壓初榨的頂級植物油在手時,一定要盡快使用完畢。
至於動物油,舉凡從動物身上的皮、肥油、內臟……等有油脂的地方取出來的油,皆統稱為動物油。動物油大多以高溫或化學的方法取出,一般常見的如豬油、牛油、雞油等食用油都是;應用價值高的魚油,則是以超臨界流體萃取(SFE)方式取出。
動物油的優點是價格低廉,但因為非常容易腐敗,所以大部分以精煉方式取出。此外,動物油雖可耐較高的溫度,但因大多為飽和脂肪酸,不利於喜歡油膩食物、不喜歡運動、新陳代謝差,以及年紀較大的人們。這群人若長期食用動物油可能容易出現高血壓、高血糖和高血脂的三高困擾。
選擇好油吃出健康
那麼到底是植物油好?還是動物油好呢?
其實,非素食者每日都是攝取足夠動物油的狀態,其中大多數人更可能超標;更遑論愛吃炸物的人,一不小心就容易攝取到不好的精煉油,對身體造成的慢性傷害,日積月累就成為經常感到身體不適的亞健康¹體質了。相反的,常吃好的冷壓植物油,會逐漸恢復成比較敏銳的感覺,一吃到不好的油品,可能立刻臉上冒出痘子、口腔內側產生黏膩感等不適感。有人覺得這太誇張了,但其實這才是正常體感,警示你遠離不好油品。
在意健康的人,可選擇OMEGA-3含量較高的冷壓植物油,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可緩解慢性發炎、通暢血管,不但有助於神經元的修復,還能減緩健忘的毛病。大家都知道適量食用葉黃素或魚油等保健食品有益眼睛保養,這些脂溶性的營養素,一定要在平日飲食中搭配好油,才能夠更好的吸收。既然動物油只有魚油多吃無害,但最高吸收效率型態的魚油通常價格不斐,那麼不妨找找其他替代品吧!
如植物油中的紫蘇油享有陸地魚油的美稱,OMEGA-3的含量也非常高,經常使用紫蘇油還能安神抗老。此外如果大家平日飲食多注意營養均衡,並且時常吃堅果種子類的食物,少攝取動物脂肪,身體會將優質好油的營養攝取充足,也大幅降低肥胖機率。如此一來,人們就不需食用大費周章製造的魚油,更能將海洋原本的食物鏈回歸給瀕臨絕種的動物,這才是與地球其他公民一起共好的萬物之靈。不妨思考更為深刻的善良飲食方式,也可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健康,一舉數得。

¹世界衛生組織(WHO)訂定的健康概念中,人的健康狀態可大致分為三種:健康(第一狀態)、患病(第二狀態)、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生理不適症狀表現(第三狀態),也就是所謂的「亞健康」。「亞健康」族群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常常感到身體不舒服,例如常感冒、易疲勞、腰酸背痛等有各種不適。